名垂青史的成功人物或偉人不一定是天才或有高智商,但是肯定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努力工作」(Work Hard),或更進一步說是「全心投注思考」(Think Hard or Think Committedly)加上「倒嚼思考」(Think Ruminatively)。他們都是調動百份之百的(100%)腦力及腦細胞進行思考和工作。例如:

艾薩克˙牛頓(Issac Newton 1642-1727)回答‘如何發現了萬有引力的法則’時,說:‘因為我一直都在思考那個問題。’

憑發展量子化電子動力學方面取得的成果而獲得196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曾說:‘物理學是我唯一的愛好,它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娛樂,看過我的筆記本就會明白,我常常思考關於物理學方面的問題。’

保羅˙愛多士(Paul Erdős 1913-1996)受人稱為‘浪跡天涯的數學家’或‘來自火星的數學家’,每天至少花19小時來思考數學問題或著書立說,共發表了一千多篇論文,但按一般的數學家而言,或許要窮一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篇論文。

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憑研究光電效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獲得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認為大學教育毫無用處而曾對此發表評論,說:‘教育的價值……不在乎學習大量已知的事實,而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去思考教科書裡學不到的東西。’

我們會在此欄逐一介紹每位已故或在世的成功人物。
首先,第一位出場的是愛因斯坦。我們先介紹他,並非因為他是天才中的天才,擁有最高的智商,或是最成功和最偉大的人物,而是唯一給人解剖大腦作研究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