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成功人物或偉人不一定是天才或有高智商,但是肯定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努力工作」(Work Hard),或更進一步說是「全心投注思考」(Think Hard or Think Committedly)加上「倒嚼思考」(Think Ruminatively)。他們都是調動百份之百的(100%)腦力及腦細胞進行思考和工作。例如:
艾薩克˙牛頓(Issac Newton 1642-1727)回答‘如何發現了萬有引力的法則’時,說:‘因為我一直都在思考那個問題。’
憑發展量子化電子動力學方面取得的成果而獲得196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曾說:‘物理學是我唯一的愛好,它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娛樂,看過我的筆記本就會明白,我常常思考關於物理學方面的問題。’
保羅˙愛多士(Paul Erdős 1913-1996)受人稱為‘浪跡天涯的數學家’或‘來自火星的數學家’,每天至少花19小時來思考數學問題或著書立說,共發表了一千多篇論文,但按一般的數學家而言,或許要窮一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篇論文。
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憑研究光電效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獲得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認為大學教育毫無用處而曾對此發表評論,說:‘教育的價值……不在乎學習大量已知的事實,而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去思考教科書裡學不到的東西。’
我們會在此欄逐一介紹每位已故或在世的成功人物。
首先,第一位出場的是愛因斯坦。我們先介紹他,並非因為他是天才中的天才,擁有最高的智商,或是最成功和最偉大的人物,而是唯一給人解剖大腦作研究的一位。
艾伯特•愛因斯坦生平及大事年表
1876年
艾伯特•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與母親保利娜•科赫在德國南部康斯塔特結婚。
1879年
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艾伯特•愛因斯坦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省、多瑙河左岸的古老小城烏爾姆的邦赫夫街135號出世。
1880年
夏天,6月21日,愛因斯坦舉家搬往慕尼黑。赫爾曼開始在那兒從事電器生意。
1881年
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誕生。
1884年
經歷第一次驚奇:愛因斯坦被父親送給他的指南針迷住了,他感受到自然界中存在的無形力量。同時接受家庭教師的啟蒙教育。
1885年
愛因斯坦開始學習拉小提琴。當年秋天,他開始在一個天主教社區小學上學,他是班裡唯一的猶太小孩。在家則由一位遠親教他猶太教知識,開始對宗教產生好奇。
1886年
愛因斯坦進入慕尼黑公立學校。在家學習猶太教知識和傳統。
1888年
九歲的愛因斯坦進入慕尼黑一家九年制魯伊波爾德高級文法中學,接受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宗教教育。
1889年
開始接觸醫學院學生麥克斯•泰爾米。他引導愛因斯坦看了許多科學和哲學的經典著作,並與愛因斯坦一起討論科學和哲學問題。同年4月,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在奧地利出世。
1890年
愛因斯坦對宗教的狂熱愛好階段,持續了大約一年。愛因斯坦已能獨立證明平面幾何中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並且對破解難題和謎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891年
經歷幼年的第二次驚奇體驗,愛因斯坦閱讀了來自當工程師的叔叔雅各布給他的”神聖的幾何書”。從這年開始,他開始閱讀包括微積分在內的高等數學基礎。
1892年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已拉得很好了,他繼續努力地看各種各樣的科學書籍。
1894年
全家移居意大利,先到米蘭,然後去帕維亞,最後再次回到米蘭。但愛因斯坦很不情願地遵父母之命留在慕尼黑繼續學業。在學校的生活很不快樂,老師責備他對老師不尊敬,敗壞了班級風氣,因此說他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
1895年
到達意大利米蘭與家人團聚。第一次報考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儘管數學和物理的成績優秀,但由於文史等非自然科學方面成績不理想,未被校方取錄。在大學校長的引薦下,愛因斯坦進入瑞士阿爾高郡阿勞中學,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預科學習。
1896年
年初,十七歲的愛因斯坦向德國當局提出放棄德國國籍的申請,並於同年2月28日獲得出生地德國烏爾姆簽發的文件,正式宣佈退出德國國籍。此後的五年中,他等待在瑞士的居留期達到入籍要求,這段時間他成了沒有國籍的世界公民。夏天,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阿勞中學畢業,數學和物理成績皆為滿分。10月29日,進入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學習物理學專業。與女同學米列娃•馬利奇開始交往。另開始結識一位男同學、終生好友格羅斯曼。
1897年
愛因斯坦在蘇黎世遇見貝索,開始了他們持續終生的友誼。
1898年
愛因斯坦與米列娃交往更加密切,兩人墜入愛河。
1899年
10月19日,愛因斯坦向瑞士當局正式提出該國國籍申請。與母親和妹妹一起在瑞士度過暑假。
1900年
愛因斯坦從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畢業,獲得大學畢業證書,但是成績平平。這年秋天,愛因斯坦為獲得留校任助教所做的努力失敗了,沒有得到校方推薦任何職位。他在找工作之餘,一直堅持思索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問題。 12月13日,仍處於失業中的他向《物理學紀事》投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
1901年
2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宣誓成為瑞士公民。3月13日,因為扁平足、汗腳及腿部靜脈曲張,被宣佈不適宜服瑞士兵役,免於兵役之苦。第一篇論文《由毛細血管現象所得到的推論》發表在1901年3月的《物理學紀事》上。3-4月,為了找工作,愛因斯坦分別向萊比錫的奧斯特瓦爾德和菜頓的昂內斯提出申請,但是都沒有成功。5-7月,愛因斯坦在溫特圖爾中等技術學校臨時代課。開始關於氣體分子動力的博士論文的寫作,並於11月提交給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12月,在好友格羅斯曼的幫助下,他向伯爾尼的瑞士聯邦專利局提交求職申請。
1902年
大約1月,私生女莉莎在匈牙利米列娃父母家出世。2月21日,愛因斯坦來到伯爾尼。結識了索洛文、哈比希特。愛因斯坦放棄申請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博士學位。6月16日,得到伯爾尼專利局的正式任命,成為專利局的三級工程師,年薪3500瑞士法郎。10月10日,父親赫爾曼在義大利米蘭去世。
1903年
1月6日,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伯爾尼結婚。哈比希特、索洛文和愛因斯坦建立”奧林匹亞科學院”。 12月5日,向伯爾尼自然研究者協會提交”電磁波理論”的論文。9月,愛因斯坦夫婦打算把女兒莉莎以收養的形式帶回到自己身邊,但就在米列娃到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時候,被告知莉莎患上了猩紅熱。此後,關於這個女兒的消息就很少出現,她的行蹤也成了一個謎。愛因斯坦與這個女兒從未見過面。米列娃再次懷孕。
1904年
5月14日,愛因斯坦的長子漢斯•艾伯特誕生。9月16日,在伯爾尼專利局的試用職位轉為正式職位。
1905年
人把這年稱為愛因斯坦的‘奇跡之年’,以表達對他在這一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尊敬。3月17日,愛因斯坦完成光量子假說的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對光電效應進行了闡釋。4月30日,愛因斯坦完成關於測定分子大小新方法的博士論文《論分子大小測定的新方法》 。5月11日,《物理學紀事》收到愛因斯坦關於布朗運動的論文。7月30日,又收到第一篇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論移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研究》,並發表於當年9月26日。9月27日,收到第二篇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其中基本上得出眾所周知的著名等式E =mc2,這篇論文發表於11月21日。12月19日,《物理學紀事》收到愛因斯坦第二篇關於布朗運動的論文。
1906年
1月15日,正式獲得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的博士學位。3月10日,愛因斯坦被伯爾尼專利局擢升為二級技術專家,薪水漲到每年4500瑞士法郎。11月,愛因斯坦完成關於固體比熱的論文,這也是第一篇固體量子理論的論文。
1907年
發現均加速力學系統的等效原理,並將該原理推廣到電磁現象的分析中。他開始試圖尋找大學中的職位。6月17日,愛因斯坦申請伯爾尼大學的低薪講師一職未果,因為沒有提交必須的資格論文而遭拒。
1908年
2月28日,第二次申請伯爾尼大學的職位獲得通過,成為大學的低薪講師。妹妹瑪雅以優異的成績從伯爾尼大學畢業,獲拉丁語言博士學位。
1909年
7月,愛因斯坦第一次獲得學術榮譽,日內瓦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稱號,並邀請他出席大學建校350周年慶祝活動。9月,到薩爾茨堡參加‘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生協會’第81屆年會。7月6日,愛因斯坦向伯爾尼專利局提出辭呈,不久也辭去了伯爾尼大學的低薪講師的工作。10月15日,愛因斯坦成為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副教授,開始年薪為4500瑞士法郎。
1910年
3月,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與保羅•溫特勒結婚。7月28日,愛因斯坦的次子愛德華出生(後來20歲時患上精神病,1965年死於瑞士蘇黎世的一家精神病院)。 10月,愛因斯坦完成了一篇臨界乳光的學術論文,其中解釋了天空呈現蔚藍色的原因。這是他在經典統計物理學方面最後一項主要工作。
1911年
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簽署命令,任命愛因斯坦為布拉格查爾斯德文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主任,於4月1日生效。他隨即辭去蘇黎世大學的工作,舉家搬到布拉格。10月29日—11月3日,參加第一屆索爾維大會,作關於比熱問題的發言。
1912年
婚姻陷入困境的愛因斯坦開始與離婚的表姐愛爾莎交往,兩人發生戀情,經常互通書信保持秘密聯繫。10月,接受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的教授職位,離開布拉格回到瑞士。
1913年
9月,愛因斯坦一家四口到匈牙利諾維薩德(後來屬於南斯拉夫)看望米列娃的父母,在米列娃的堅持下,大兒子漢斯和次子愛德華在她家鄉當地的東正教堂接受洗禮。11月,愛因斯坦被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他還被聘為柏林大學研究教授,這職位可以讓他免於課堂教學之累。同時,他還將出任馬上就要運作的威廉皇帝物理學研究所的所長。接受了柏林的任命後他辭去了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的工作。
1914年
4月,愛因斯坦到達柏林赴任新教職,米列娃和孩子也一同前往。但她和孩子不久便返回蘇黎世,因為在柏林過得不開心。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1915年
愛因斯坦參與《致歐洲人宣言》聯署活動,倡導所有熱愛歐洲文化的人士團結起來組成歐洲人聯盟,保護歐洲的文化。這可能是他首個公開的政治聲明。12月,完成廣義相對論的邏輯結構的構建工作。
1916年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紀事》雜誌上發表系統總結廣義相對論的文章 —《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後來出版了單行本,成為他的第一本學術專著。5月,當選為德國物理學會的主席。發表了三篇論文,討論量子力學方面的問題。
1917年
2月,完成他首篇關於宇宙起源的論文。因肝病、黃疸病和胃潰瘍而病倒,臥病在床十分虛弱。生病期間,愛爾莎一直陪伴在身邊照顧他。10月1日,成為正式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學研究所的所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因斯坦擁有德國和瑞士雙重國籍。
1918年
2月,愛因斯坦發表第二篇關於引力波的論文,提出引力輻射的四極公式。11月,愛因斯坦謝絕了蘇黎世大學和聯邦技術大學的聯合邀請,決定繼續留在柏林。
1919年
2月14日,愛因斯坦與米列娃正式離婚。離婚協議中規定,如果他未來獲得諾貝爾獎金,這筆獎金將歸米列娃所有。米列娃可以自由支配存款的利息,但若要動用本金必須經過愛因斯坦的同意。通過這筆錢,米列娃可以負擔她自己和孩子的日常開銷,保證他們的經濟來源。5月29日,發生了一次日全食,亞瑟•愛丁頓爵士通過實地考察測得水星近日點的光線彎曲現象,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測;愛因斯坦成為眾所矚目的公眾人物,名望如日中天。6月2日,與表姐愛爾莎結婚,愛爾莎與前夫所生的兩個女兒也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當時大女兒艾爾絲22歲,小女兒瑪戈特20歲。1919年底,通過與猶太活動家庫爾特•布盧孟菲爾德的親密交往,愛因斯坦對猶太復國主義產生了興趣。
1920年
2月20日,愛因斯坦的母親保利娜•愛因斯坦在柏林去世。德國民眾當中反猶太情緒和反相對論的浪潮愈演愈烈,2月12日,他在柏林大學發表演講時出現騷亂,但此時愛因斯坦對德國還保持忠誠,他在報紙上發表聲明稱,儘管騷亂可能是一種反猶太活動,但還沒有聽到反猶太言論,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善意改進這個社會。9月8日,愛因斯坦在給德國文化部長赫尼希的信中稱,柏林是他感到同人類和科學聯繫最密切的地方,只有當外部環境迫使他出國時,他才會嚮應國外的邀請離開德國。他的非科學研究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多,對政治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發表許多非科學的文章。
1921年
4月與5月,愛因斯坦與愛爾莎第一次訪問美國。在美國期間,拜會美國總統哈丁,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並在大學作了四場關於相對論的演講。後來他的這個系列演講被整理出版成書,題為《相對論的意義》。他跟英國猶太人協會會長、後來成為以色列第一屆總統的魏茨曼一起在美國遊說,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籌款。歸途中,愛因斯坦在倫敦停留,瞻仰了牛頓墓。
1922年
愛因斯坦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首篇論文。從10月到12月,他接受邀請訪問日本,並且在途中經停多個遠東國家和地區。11月,就在他往上海的途中,得知自己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3年
訪問巴勒斯坦和西班牙。7月,愛因斯坦在瑞典哥德堡為答謝諾貝爾獎作關於相對論的演講。
1924年
繼女艾爾絲與魯道夫•凱塞結婚。他是一名記者,並且後來成為愛因斯坦的傳記作家。在愛因斯坦與愛爾莎結婚前,艾爾絲曾一度考慮、嫁給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稱他愛上了她。
1925年
到南美觀光旅遊。聲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且在一份聯合宣言上簽字,支持廢除強制性兵役。成為狂熱的和平主義者。接受英國皇家科普萊獎章。從這時起一直到1928年,愛因斯坦成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董事會成員之一。
1926年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授予愛因斯坦金質獎章。
1927年
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艾伯特不顧父親的反對與弗里達結婚。10月,第五屆索爾維大會開始,愛因斯坦與玻爾關於量子力學的辯論從此開始。
1928年
愛因斯坦再次病倒,這次是因為心臟病。他在病榻上養了好幾個月,但是一整年都因為這次突如其來的疾病身體十分虛弱。4月,愛因斯坦雇用私人秘書海倫•杜卡斯,她負責幫助愛因斯坦處理工作方面的事務,同時也幫助愛爾莎處理家庭的事情,事實上成為他們家庭的一分子。
1929年
愛因斯坦與比利時伊莉莎白王后開始他們長期的真摯友誼。6月,愛因斯坦獲得普朗克獎章。
1930年
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孫子、漢斯和弗里達所生的長子伯納德在瑞士蘇黎世出世」。另外一個繼女瑪戈特也出嫁了,嫁給迪米奇•馬里安諾夫(後來他們的婚姻以離婚告終)。愛因斯坦在一個倡導世界裁軍的宣言上簽名支持。12月,愛因斯坦再次訪問美國,在紐約停留,訪問普林斯頓大學。最後到達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停留至1931年3月。12月1920日,愛因斯坦訪問古巴。
1931年
5月,訪問英國牛津大學,作了一系列學術演講,並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然後回到德國,在柏林郊區西南部的開普什家中度過夏天。12月,愛因斯坦與愛爾莎再次踏上到美國帕薩迪納的旅途。
1932年 從1月到3月,愛因斯坦再次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居留。4月開始返回柏林。後來同意接受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職位。當時該研究所尚處於籌建狀態。12月,再次到達美國。 1933年
1月30日,納粹在德國掌握了國家權力。愛因斯坦辭去普魯士科學院院士的職位,再次放棄德國國籍(但仍然保留瑞士國籍),不再返回德國。他與愛爾莎從美國返回歐洲,到比利時臨時居住。繼女艾爾絲、瑪戈特和私人秘書海倫•杜卡斯及助手沃爾特•邁爾到比利時與他們會合。比利時政府給愛因斯坦一家派遣了護衛以保證他們的安全。6月,訪問英國牛津大學,他在那裡作了一系列學術演講。後來他回到瑞士,見了次子愛德華最後一面。艾爾絲的丈夫魯道夫•凱塞設法將愛因斯坦留在柏林的文件資料等運到法國,並最終運送到美國。10月初,愛因斯坦與妻子愛爾莎、海倫•杜卡斯、沃爾特•邁爾一起離開歐洲,並於10月17日到達美國紐約。艾爾絲與瑪戈特及她們的丈夫繼續留在歐洲。與佛洛伊德共同發表《為什麼戰爭》的聲明。開始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教授生涯,並暫時居住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的瓊斯大廳的宿舍。
1934年
7月10日,繼女艾爾絲因病在巴黎去世,年僅37歲。瑪戈特和迪米奇•馬里安諾夫後來也到了普林斯頓與愛因斯坦在一起。艾爾絲的丈夫魯道夫•凱塞留在歐洲。
1935年
秋天,愛因斯坦一家搬到普林斯頓馬舍爾大街112號,愛因斯坦和妻子愛爾莎、繼女瑪戈特、妹妹瑪雅和海倫•杜卡斯均在此度過餘生。接受美國的富蘭克林獎章。
1936年
漢斯•艾伯特獲得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博士學位。12月20日,愛爾莎長期以來的心臟病和腎臟病惡化,在普林斯頓去世。
1939年
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溫特勒一愛因斯坦來到美國,住在哥哥馬舍爾大街112號的家中。8月2日,愛因斯坦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那封著名的警告納粹可能研製原子彈,敦促美國也應該盡速在進行原子彈研究的信上簽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1940年
申請美國公民資格獲得通過,保持美國和瑞士雙重國籍直至去世。他的申請是通過特別程序,直接由美國國會依據法案主動提出,其本人更希望通過正常程序獲得通過,即使時間可能長一些。
1941年
12月,美國宣佈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3年
成為美國海軍軍械局爆炸物與軍火研究與發展部科學顧問。
1944年
愛因斯坦根據印刷版重新抄寫了他1905年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並將拍賣所得600萬美元全部捐獻給美國政府,為支持正在進行的戰爭而努力。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愛因斯坦也從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正式退休,獲得一筆退休金,但高級研究所依然保留了他的辦公室直至他1955年去世。在紐約發表演講《戰爭贏了,但和平卻沒有來臨》。
1946年
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不幸罹患中風從此癱瘓在床。愛因斯坦成為原子能科學家緊急委員會主席。他寫公開信敦促聯合國組建一個世界政府,宣稱這是維持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
1947年
漢斯任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的水利工程學教授。
1948年
8月4日,愛因斯坦前妻米列娃在瑞士蘇黎世去世。12月,經認真檢查,愛因斯坦的醫生告知,他的腹部大動脈上長了一個大動脈瘤(非正常動脈擴張)。
1949年
‘訃告’發表,這是愛因斯坦為當代在世哲學家文庫寫的科學回顧,題為《自述》。
1950年
3月18日,在他的最後遺囑上簽名,指定他的朋友內森•羅森作為他的遺囑執行人,羅森和私人秘書海倫•杜卡斯為財產託管人。在羅森和杜卡斯死後,他所有的文字和資料財產被移交給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後來,這些資料在海倫•杜卡斯去世前幾個月便被移交完畢)。
1951年
6月,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在普林斯頓去世。
1952年
愛因斯坦被提名為以色列總統候選人,但被他公開拒絕。
1954年
愛因斯坦罹患溶血性貧血。發表聲明支持奧本海默,最後一次會見玻爾。
1955年
3月15日,終生好友貝索去世。4月11日,愛因斯坦應英國哲學家、科學家貝特朗•羅素之邀在一份聲明信件上簽名,同意簽署聯合宣言敦促世界上所有國家放棄原子能武器。4月13日,愛因斯坦腹部的動脈瘤破裂。4月15日,愛因斯坦被送進普林斯頓醫院。4月18日凌晨1點15分,愛因斯坦因為動脈瘤破裂導 致的併發症病情惡化,但他去世前拒絕做手術以延長生命,最終與世長辭,享年76歲。臨終前的愛因斯坦正在為以色列寫獨立日賀詞,其中有一句,‘我所追求的只是用我綿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冒著觸犯每一個人的風險,也在所不惜’。這可以說是愛因斯坦一生的真實寫照。
軼事
愛因斯坦儘量低調,不修邊幅,雖然脾氣怪癖,卻很有愛心。他拒絕知名畫家為他畫像的請求。所以,當一名畫家要求為他畫一幅畫像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對不起,我沒有時間。’但畫家坦率地說:‘可是,我很需要用這幅畫去換錢。’愛因斯坦立即轉變了態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當然可以坐下來讓你畫。’
在科學的研究上,自從提出廣義相對論後,愛因斯坦也與當時的同行們漸行漸遠,他致力於建立統一場理論 — 一個統領一切的理論。但當時絕大多數物理學家並不看好這個方向。他們認為,愛因斯坦的研究脫離了正軌,根本沒有希望。在理論物理學上,愛因斯坦找不到戰友和朋友,在他後半生30多年的時間裡,只能一個人向前摸索,但最終卻一無所獲。從他給朋友的信裡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因此感受到了巨大的挫折感。
不僅如此,愛因斯坦發現,他的數學知識不足以應付這些研究,這讓他陷入苦惱之中。這也可以理解,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喜歡和數學家哥德爾一起散步,挑選 了數學家施特勞斯作為他的助手,這都是為了彌補自己數學方面的不足。 難能可貴的是,愛因斯坦從來沒有刻意回避過自己的苦惱和數學缺陷。他可能早就對此作了充分的準備,在給比利時王后伊莉莎白的一封信中,愛因斯坦寫道:‘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愛因斯坦以絕然的勇氣面對了一生的孤獨。
愛因斯坦的大腦
愛因斯坦去世後,他的大腦和眼睛在屍體解剖時被人保存下來,其餘部分在1955年4月18日去世的當天下午被火化。愛因斯坦的朋友經濟學家內森•羅森和物理學家保羅•奧本海默謹遵其遺囑,沒有保留他的骨灰,可能被秘密撒飛在距離普林斯頓不遠的特拉華河。愛因斯坦去世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世界,多如潮水的唁電從世界各地湧向普林斯頓,媒體上連篇累牘地發表悼念文章。
偉人去世後,他的大腦和眼睛被保存下來的消息也不腔而走,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傳奇的大腦。他的大腦和眼睛據說將用於未來的研究。病理學家托馬斯•哈維博士負責愛因斯坦的屍體解剖工作,在沒有經過家人許可的情況下,將愛因斯坦的大腦保存到一個充滿甲醛溶液的廣口瓶中。另外一個病理學家亨利•亞博蘭姆斯博士則獲得醫院許可,並從愛因斯坦去世時的私人醫生蓋伊•迪恩那裡獲得書面授權後摘取了愛因斯坦的眼睛。很明顯,這樣未經允許摘取人體器官的事在屍體解剖時並不少見。
屍體火化後,愛因斯坦家人才知道這件令人震驚的事。根據卡羅琳•艾伯特在她《擁有天才》一書中的記載,托馬斯•哈維在摘取愛因斯坦的大腦時,遺囑執行人內森•羅森正在停屍間,對事情的整個經過都知情。後來在各方斡旋下,愛因斯坦家人最終同意哈維博士可以保留他所摘取的大腦,但條件是只能用於科學研究。哈維博士至少將大腦的三個部分分給其他科學家進行研究,不過,目前為止只對其中一份進行了研究。198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來分校的教授 馬里恩•代爾蒙德在一篇發表於《實驗神經學》雜誌上的文章中指出,愛因斯坦大腦左半球的神經膠質細胞(為神經元提供營養的大腦組織)的密度比一般人的高,大腦皮質比一般人的傳遞信息有更好的效率。此後,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桑德拉•懷特森於1999年6月在英國久負盛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些關於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結果。對哈維1996年給他們的愛因斯坦大腦的一部分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懷特森的研究小組進而對愛因斯坦大腦進行了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整體研究。研究者將愛因斯坦的大腦與具有正常智力水平的三十五位男性和五十六位女性的大腦進行比較。他們發現在愛因斯坦的大腦中,與語言、記憶等功能相關的區域,即腦部的下頂葉部位,比一般人腦相同部分的厚多出一厘米,寛度超過百分之十五(15﹪)。此外,他們還發現一般人的腦溝通常是從大腦前部一直延伸到後腦。但是 愛因斯坦的左右腦半球之間的這個溝槽比一般人的短,而且也更不明顯。懷特森據此認為這可能是愛因斯坦超凡智能的第二個不同原因,因為這兩個半球之間的溝回允許更多的營養成分進入,從而使兩個半球之間建立聯繫更加容易。愛因斯坦大腦的其他部分則顯得比一般男性小一些,因此整個腦部的重量反而比一般男性輕,只有1230克,而一般男性的重量是1400克左右。
總括來說,愛因斯坦聰明絕頂,確實有他的道理。但這種獨特並不是那麼明顯,也不是唯一的。腦結構異常者才會成為天才嗎?還是天才使用大腦的方法與眾不同?
科學家大致上都認為,肯定有很多人都擁有與愛因斯坦類似的大腦,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啟發出來運用罷了。
愛因斯坦的IQ:160
愛因斯坦的大腦優勢分佈圖